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是教育部于2006年4月12日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本科独立学院。2011年4月19日经教育部教发函[2011]104号文批准,同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举办方华南理工大学是以工为主,理工相结合,管、经、文、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和“985”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大学。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16万人,一大批毕业校友已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为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华工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华工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众多一流学科和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广州学院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唯一的独立学院,华工非常重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亮点来建设。在人事安排上,由华工一名常务副校长任广州学院院长,选派著名教授、管理骨干40多人任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系处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上,实行“对口支持”,一个院扶持一个系。
学院根据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扣广东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紧紧围绕珠三角地区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做大工科,突出汽车,多科发展,凝炼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规划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学院现有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贸与管理工程系、外语系、珠宝系、建筑系、土木与交通工程系、中兴通讯3G学院和国际商学院12个院系,26个专业。目前,在校生人数达到12000多人。
学院凭借独特的行业优势、地域优势、名校优势、合作优势和机制优势,按照“依托华工、错位发展,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办学、凝炼特色、创建品牌”的办学指导思想,规范办学,使学院健康快速发展。建校几年,就发展成一所“千亩校园、万名学子”的新型大学。学院连续获得“全国二十强品牌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二十强”、“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在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中进入独立学院20强。
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在讲话中提到“华工创办的广州(汽车)学院,直接面向广东汽车产业发展培养人才,这在全国独立学院建设中是非常有特色的”。广东省林木声副省长视察学院后,充分肯定了学院短短几年的建设成果,称其为很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广东省教育厅魏中林副厅长在学院五周年校庆时讲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已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本科应用人才培养的典范,独立学院规范办学的典范,与产业结合办学的典范,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创新的典范。”
学院占地面积1723亩,已完成基建规模5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书目达到55万册。2008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在广东省高校排名第五,独立学院第一。学院的各项办学指标均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在政府、行业协会、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与广东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和大公司,建成150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包括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形成一支以华南理工大学选派教师、学院引进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525人,聘请华工的兼职教师239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7.2%。其中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原华工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人。
学院十分重视能力与专长培养,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首届毕业生高就业的目标。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20%;获得两项以上技能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占92%。
学院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创特色、上水平步伐。一是与世界著名企业中兴通讯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创办了面向通讯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兴通讯3G学院”;二是积极引进海外知名大学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探索多种形式智力引进,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成立“国际商学院”,聘请加拿大温莎大学商学院原院长Roger任院长。
学院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倡导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为补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竞赛、学术节、品牌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以科技、文化、艺术为载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学院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形成覆盖社会公益、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学习实践、体育竞技等五类33 个学生社团。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印度、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目前,学院与20多所院校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其中,与台湾6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意向书,开办台湾高校研修班,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外向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