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世界风筝都、纺织名城——潍坊市,创建于1978年,2001年8月成建制晋升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2006年4月更名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成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之一。多年来,学院贴近社会需求办学,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闯出产学一体的特色办学之路。目前,学院设置专业41个,在校生近12000人,专任教师546人,占地2121亩,建筑面积34.4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6036万元,纸质藏书64万余册,固定资产4.2亿元。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特色专业3个、示范专业2个、教学团队1个。
学院是中国纺织服装高职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承担学会日常工作,多次成功组织了全国性的教学改革、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军地位。
一、兴办产业,双元互动,成功走出了一条产学一体特色办学之路
从1986年起,学院“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
先后建设了纺织、服装、化纤、机械加工等11个校办工厂、10个专业研究所、1个甲级纺织设计院,直接作为9个专业群的支撑、配套机构。这些校办产业具有教学、生产双重功能。每个产业都有定型产品,共计14类106个品种;其中,不同型号的摩托车活塞早已成为行业的定型产品;能够同时承担1100名学生实习实训。2007年,校办产业接纳学生生产性实训140万人时,实现产值2亿元,申报国家专利11项,细纱变频控制、GWZ系列全自动消防、无负压给水技术等12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研制的JSA210型喷气织机开始批量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党委书记夏志林教授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构建起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协调、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
自1993年以来,学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内部管理上,按照“职能包干、劳酬融促”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产业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教学部门独立核算,部门拥有自主用人权和分配权;专业教师兼任校办产业的技术人员,实现了教学、生产双栖身份;在分配上,打破事业单位工资体系,实行绩效薪酬制;在用人上,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原则竞争、聘任上岗。灵活的运行机制保障了产学一体办学的顺利实施。
院长徐建明教授
三、校企合作,开放办学,以他方需求为中心搭建起合作育人平台
1995年,成立了由130家行业排头兵企业家组成的“学校董事会”,2007年,牵头组建了由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共计139家单位组成的“山东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起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由鲁泰纺织、魏桥纺织、新郎服饰、青岛纺机、山东海化等骨干知名企业100多名技术专家组成11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韩国等13个国家60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拓展TAFE、中韩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开放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以“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为特征的多形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学院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了“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员、作品与产品、教室与车间”的一体化,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融合行业龙头企业,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实施了以“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为特征的多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了“三环相嵌、三能合一”,“校企联动,学做合一、订单培养”、“学用一体、四段晋级”等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环节,实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总时数的50%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带动了专业建设和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课程建设。
五、德才兼备,德于才先,创新形成了素质教育新模式
学院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校企文化相融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形成了“一二三四”职业素养培育新模式:即创新实施了指导教师工作模式,以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启动了诚信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工程”,以强化学生的品德培养;坚持开展“讲普通话、说外语、用计算机”的“三热”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培养,以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社会培训形成品牌
学院是“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金蓝领技师培训基地”、“全省工商管理培训资格院校”、“省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及“全国外经贸经理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潍坊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潍坊山科纺织服装科技开发中心,连续四年被评为“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学院积极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组织各类社会培训8500余人次,2007年鉴定规模达4000人次;学院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托福考点、韩语TOPIK培训与考试中心、日语等级考试中心,年承担托福考试3000余人次、韩语TOPIK培训与考试10000余人次。
七、就业率高,质量好,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建院31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名,学生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首次就业率五年平均96.97%,位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涌现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如80届毕业生王方水现任鲁泰纺织集团总工程师、曾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86届毕业生张忠生现为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2届毕业生马晶晶获全国商业技能比赛第一名,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第十六届团中央候补委员。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2005至2008连续四年获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2007年获全国职业院校纺织面料设计大赛金奖。2008年3000余名学生赴北京担任奥运会安保志愿者,2009年300余名学生再赴北京担任国庆活动安保志愿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院被评为“奥运安保突出贡献单位”。
2001年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04年在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产学结合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被认定为学院两项办学特色;2007年在山东省高校工委组织的德育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学院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和“中国企业教育百强”。 学院当选为中国纺织服装高职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学会副会长单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及管理人员培养牵头单位等,在全省乃至全国职教界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