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1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庆工商大学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的走内涵发展之路。构建了涵盖7个学科门类、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设有22个学院(中心)教学单位,有2个独立学院,70余个本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0 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项目(应用经济学),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分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拥有国家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等3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400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7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23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重庆市科技奖励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0余项,国家专利3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90项。学校研制的TY-II透平油机系列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部论坛》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
学校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近800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近12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5人。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符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400余项。2006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建校60多年,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各层次毕业生10万余名,有的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率先探索出国际商学院“2+2”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由中外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新路。现与英国林肯大学、法国图卢兹一大等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开展培养学士、硕士的合作项目,与23个国家(地区)的70余个知名高校(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设了重庆首家ACCA成建制教学班;开设“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和“国际结算(ISM)”国际项目班。学校每年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并选派师生出国交流、访问及交换学习。与10余个地方政府、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倾力打造花园式校园,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和“文明单位”。学校现有南岸校区(含兰花湖片区)、江北校区,占地总面积2733.4亩。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245.05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386份,建有重庆市第一家中国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校园网承载有多种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学校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承担着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的服务职能。
风正一帆悬,策马劲扬鞭。“十三五”期间,学校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重庆工商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学校建成整体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地方财经类高校前列,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经、管、文、工、法、理、艺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