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2013年7月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在千年古城、移民之都——万州,占地面积1980余亩,建有沙龙、百安两个校区,藏有各类图书资料290万余册(种)。
经过近60年的创业发展,重庆三峡学院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5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
学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涵盖9个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授权点(涵盖8个二级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现已形成了以文学、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三峡文化和区域经济研究上特色突显。现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现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市级学会2个,校级特色科研机构23个。出版有省级学术刊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近年来,学校聚焦三峡移民、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库区产业调整、移民教育和区域经济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为各级政府提供咨询研究报告100余份,“三峡库区库岸生态治理”项目被重庆市、国家三建委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0余篇,被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检录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重庆市自然科学奖、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项。
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有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教学团队6个;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18项。近年来,学生成功申请专利9项,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专业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单位,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园林单位、平安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以及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把重庆三峡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到“十三五”末,学校将发展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文化研究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