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块U盘的发明人。 邓国顺1967年出生于石门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懂事开始,他就知道只有努力读书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惟一出路。因此,他从小便有一股永不服输的个性。 1985年,邓国顺如愿以偿考上中山大学,攻读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大学毕业后,当时赫赫有名的万宝冰箱厂录用了他。正当其他同学对他羡慕不已的时候,他放弃了这份工作,来到中科院读硕士研究生。 1993年,邓国顺硕士毕业后来到新加坡,先后在3家软件公司邓国顺任职,后来还进了世界名企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在国外打工期间,他对企业的运转和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作了详尽的了解。他觉得这些知识今后一定能派得上用场。 1998年,邓国顺在好几次出差时发现,他带去的软盘因不小心弄坏了,导致存储的资料无法读取。他当时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全新的产品可以替代软盘? 1999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在新加坡认识了湖南老乡成晓华。两人一见如故,谈到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整个计算机从主版、CPU到鼠标键盘都在不断更新换代,惟有软驱多年顽固不变,始终都是标准配置。能不能抛弃软驱,做一款小巧、稳定、且容量比一般软盘大许多倍的移动存储器呢?他们为这一想法兴奋不已!32岁的邓国顺从新加坡回国后,和成晓华研发出了替代传统软盘的革命性产品U盘,也叫做闪盘。邓国顺并且仅U盘申请的专利就已经超过150件。 说干就干!邓国顺和成晓华放弃国外诱人的待遇毅然回国,在深圳市罗湖区租了一套房子,在没有任何现成产品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开始向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进攻了。 经过1年多时间的摸索,一个名为“优盘”的闪存盘终于在他们手中诞生了。在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邓国顺把一支比钥匙稍大的“优盘”样品挂在脖子上展示时,马上得到了多家公司的青睐。新加坡上市公司Trek2000internation-alLtd和他们共同投资888万元成立了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 从读书到创业,邓国顺心无旁骛。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个镜框,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成为移动存储和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这就是他的目标和信念。 专利的优势也阶段性地体现到了朗科的业绩上。据朗科提供的数据,2003年该公司占据了国内U盘市场50%,销量达150多万个,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创造了销售5亿元的奇迹,邓国顺被IT业界誉为“闪存盘之父”。
194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历任梅县中学教员、教务主任,香港中国民主同盟主办的《光明报》编辑,《大众报》总编辑,广州《联合报》总编辑,《广州日报》编委、秘书长,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党委副书记。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及民盟中央委员、中央常委委员。
陈原(1918-2004),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中国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世界语专家。建国后,历任中国国际书店副经理、三联书店编辑室主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后任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顾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理事长,世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学会(TAKIS)国际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科学院(AIS)最高评议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
黄焕秋(1916-2010),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桥西人,黄焕秋于1916年出生于惠州黄氏教育世家,父亲为惠城知名老校长黄植桢,叔父黄植楠是国民党中将。 黄焕秋广东省立第三中学(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前身)毕业,他在中学读书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熏陶,向往革命。1933年9月就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1935年12月积极投身“12·9”爱国学生运动,参加中共领导的“突进社”,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在罗定和韶关(曲江)地区开展党建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从事文教统战工作。1946年6月到香港参与筹办为党组织培养干部的达德学院,担任教员兼教务和党建工作。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民族团结复兴和祖国统一繁荣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