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桢,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曾创办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建筑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为这一学科奠定了主要基础。又曾多次组织并主持了全国性的建筑史编纂工作,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颇有影响的专著。
马克俭,男,1934年12月生,九三学社成员,湖南省岳阳市人,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省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省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12月28日,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院士
姓名:周光召 荣誉:中国新一代科技领军人[1] 职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湖南大学名誉校长[2][3]、中南大学名誉校长[4]。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 发明创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
姚绍福(1932.10.13-2001.11.17)飞航导弹总体设计专家姚绍福,湖南桃源人。1951年入湖南大学电机系,1953年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之一)长沙分部,1954年从华中工学院毕业后,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1959年毕业,次年回国。历任国防部五院三分院研究室主任、七机部飞航导弹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航天部三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航天工业总公司三院科技委主任、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飞航导弹型号系列总设计师。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长期从事飞航导弹研制工作,先后担任多种型号飞航导弹武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参与和主持解决了这些武器系统总体设计领域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主持论证中国飞航导弹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为发展我国飞航导弹做出了重大贡献。参与的“某型导弹侧向及射程控制方案设计”获1985年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某型空舰导弹研制”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某型反舰导弹研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型导弹研制”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C802导弹总体技术”获1993年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C802岸舰导弹武器系统”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著有《2000年中国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发展战略》、《飞航导弹发展动态综述》等论文和研究报告10多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希孺,数学家。主要从事数理统计的研究。他在统计工作中深入应用分析数学工具,一些估计达到较高精密程度。他在线性回归大样本理论,非参数理论等方面都有贡献。他长时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培养与影响了不少数理统计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