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锡,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50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研究部部长,福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他曾是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曾被评为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谢希德(1921-2000),物理学家,福建泉州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学系。后留学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2年10月回国到复旦大学任教,历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8年起任复旦大学顾问。1979、198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上海市第七届政协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1年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88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专长表面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理论研究。撰有《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群论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等专著4部。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生活(19张)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量子化学家。福建惠安人。1928年8月出生于福建惠安。1947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1年被录取为研究生。195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唐崇惕,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理学学士(1954),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博士生导师(1985),厦门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的科学研究是人畜(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如:血吸虫类,胰脏吸虫类,肝脏吸虫类,淋巴丝虫类,婴幼儿西里伯瑞氏绦虫,肝包虫类,等)的发育(生活史)和流行病学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尚研究经济动物(牛羊等家畜,家禽,鱼类和贝类等)的寄生蠕虫类病原的发育规律,传播媒介及流行病学;以及经济植物的寄生线虫的种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