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系是1995年经外交部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外交学院教学机构,其前身是1950年建立的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承担培养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具有法学学士学位和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国际法系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1人。他们治学严谨、科研实力雄厚、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在中国国际法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并曾涌现出了陈体强、李浩培、史久镛、许光建等一批享誉世界的国际法大师。国际法系对中国国际法学界,乃至世界国际法学界发生的许多盛事,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国际法系曾经承担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国际法课的任务;享誉世界的海牙国际法学院在中国举办的两次海外讲习班均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协办;而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亚洲国际法年会也由国际法系积极筹办。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是国内法律院校中生师比最高的学校,无论外语课还是专业课至今仍保持着小班授课的传统,从而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近距离或面对面地沟通,接受老师的指导。在当今动辄讲求降低成本,减少投入,追求产出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仍恪守着自己优良的教学传统。国际法系具有其他法学院校难以企及的国际法教学、科研及实践方面的资源优势。外交学院直属外交部这一体制资源优势,为国际法系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从事外交、外事实践,获得一手国际法律信息资料的渠道和便利,也为学生毕业后能到外交部或其他涉外部门工作创造了优势条件。外交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国际法学会——其秘书处就设在外交学院国际法系,这一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优势,使得国际法系的学生有机会亲耳聆听那些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国际法大师们的教诲并与他们交流,同时也使得国际法系的教师能与国内外著名的国际法研究机构或组织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国际法系创办的法律救助中心和法律专业网站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国际法系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法律能力的培养,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和国内模拟法庭比赛。在享誉世界的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Willem C. Vis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比赛、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中,国际法系代表队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多次代表中国高校前往北美、欧洲和香港参加上述赛事决赛。通过参加这些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用法律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走出国门之后,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有助于学生确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国际法系着眼于培养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法律功底扎实的复合型高端国际法律人才。国际法系本科生毕业时的英语能力通常都能达到国内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从而使其在择业时具有法律专业和外语的综合优势。正是凭借着上述优势,国际法系众多毕业生陆续进入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外交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法制局及其他部委机关、新华社、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涉外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公检法部门工作。调查显示,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明显好于其他法律院校,且在用人单位口碑极佳。法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收,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系统讲授教育部要求的法律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多门专业选修课,突出国际法与涉外法律。所学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英语等专业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校内选修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外交学、国际关系,以及人文素质修养课程。学生可以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辅修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在完成所需学分后,可获得双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