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计算机专业《农业信息技术方向》自开设以来,始终坚持与应用领域融合的办学理念,以此为原则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以及相关农业、自动化等专业,大力推进专业方向的内涵建设,初步形成了“面向农业应用,突出自身特色,学科交叉融合,适应潜在需求”的特色新专业培育思路,并已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独具一格,实验室与实训基地配套支撑,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将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与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面向农业应用领域开设《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内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具有专业设置的领先优势和自身特色。体现了依托本校农业学科的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和专业突破点的建设与发展思路。B、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近3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项目共10项,获得科研经费300 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 项,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研究论文 100多 篇,其中 SCI、EI 等收录12 篇。申请国家软件著作权3项。为面向农业应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C、初步形成了支撑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师资队伍。该专业方向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1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教授 4名;副教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 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10 名。队伍年龄、职称、学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勇于创新,为专业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保障。D、基本形成了可行的课程体系经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现有农业信息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的教学试验,以此作为基本框架,稍作调整即可形成《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E、建设了一批面向专业应用方向教学的特色教材为了满足各专业,尤其是农业信息技术方向面向农业应用领域的教学需要,主编(参编)出版了一批特色教材。包括主编出版了全国农林院校规划教材《仿真与虚拟农业技术》、现代都市农业系列教材《农业信息技术导论》、北京市精品教材《微型计算机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农业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基础》等。参编了国家规划教材《地理信息系统》、全国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教学,尤其是面向应用领域的专业方向教学打下了基础。从专业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差距和问题还比较明显。一是师资队伍博士学历比例偏低,不利于科研层次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学校的发展框架下,计算机系将进一步引进或培养一批高学历专门人才;二是目前还缺乏面向农业应用领域的高水平、国内领先的物联网技术成果为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系里将结合学校的办学导向,积极开展与各系的专业合作,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学校各优势领域的应用;三是专门面向农业应用领域的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平台还需要整合与建设,以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这将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