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文秘
一、专业名称文 秘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文员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机关、企业、学校、公司等单位担任文秘方面的工作.达到相关工作必须具有的各项基本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秘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有关文员技能方面的系统培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务求专业性和技能性. 三、职业能力(一)知识结构1、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文秘工作的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及扎实的职业技能;2、了解文秘工作的发展现状,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发展成果,把握发展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具备创新精神;3、了解相关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现状,注重国内外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重视人文知识的了解。在收集专业资料的同时,加强社会调查、突出专业素质。
(二)能力结构1、熟悉我国有关文秘工作的法规和教育法规。有驾驶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水平;2、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3、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三)素质结构1、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业观;2、上进心强、劳动纪律观念强;3、较好的人文素质;4、较好的心理素质;5、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主干课程设置1、秘书学概论本课程主要包括秘书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论,以及秘书实务和基本技能。根据秘书修养、秘书心理的性格特点、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具有独到的见解。内容包括秘书职业、秘书部门、工作性能、工作内容、秘书参谋作用、职能环境、知识与能力、与领导的关系、人际交往、工作规律。
2、办公室管理本课程介绍办公室的主要事务,包括办公室的地位与作用,体制与人员管理,文秘管理,日常事务管理,事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印信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管理现代化等内容,体现信息时代办公室管理的特点,现代办公室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技能。3、公共关系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技能技巧,完善公共关系自身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课程内容包括:公共关系构成要素,工作程序,组织形象塑造,现代企业Cls战略和cs战略,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的类型,公共关系沟通技巧,语言艺术,交往礼仪,公共关系管理,公共关系创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4、管理心理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部分重点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能熟悉或掌握有关的知识,并能将有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指导管理工作,以期提高管理水平与技巧,为以后从事管理或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职工行为的认识,个性与管理,职工行为激励,态度的改变,管理中的群体心理,人际沟通与冲突,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领导者的权力与影响力,有效的领导作风与行为。
5、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秘书工作的发展,拓宽秘书工作的视野,为国际接轨作好准备,内容包括:工作起源,古希腊罗马的秘书活动,欧洲中世纪秘书工作,美国秘书工作,俄罗斯秘书工作,英国秘书工作,日本秘书工作,法国秘书工作,其它发展国家秘书工作,发展中国家秘书工作,国际秘书组织及国际交往文书。6、办公设备使用与维修本课程包括微机操作以及现代化办公设备,现代文字微机输入、编辑、排版、打印、复印等功能。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使用微机计算机进行文字和数据进行处理。
主要内容是:概述、计算机与网络设备、图形图像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信息复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其他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7、公文写作与处理本课程主要讲授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教学,达到培养能够较为熟练的从事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内容包括:公文写作,格式与稿本,行文规范,机关法定公文写作,常用文写作,公文处理,公文办理程序,公文整理与归档。8、现代汉语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语音部分,主要讲授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本知识及方音辩正;语汇部分主要讲授汉语语汇各要素、词、成语、同义词的构成特点。
语法部分,主要讲授词的功能特点和短语的基本类型及其分析运用。修词部分,主要讲授语言适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及运用规律,介绍常见的修词方法。
文字部分,主要讲授汉字的基本知识及现代汉字的构成特点及其运用。9、电子商务本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它完全突破了地域界限对商业交流的限制。本书主要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电子商务的运行架构、Web技术与网站制作、电子货币与支付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电子化的商务信息、电子化的企业管理、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以及在线零售和电子商务方案等内容。
10、行政管理学本课程主要包括秘书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论,以及秘书事务和基本技能。包括行政学史、行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法治、行政理论、人事行政、公务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法治、行政监督、行政文化、行政政绩和行政改革,其中行政环境和行政方法分别融入行政体制和行政政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