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必需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又系统掌握本专业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领域内宽泛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中从事设计、开发、运行、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技术服务等工作;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学习一定的心理和体育、军事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2.知识能力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检索资料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信息及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技术基础理论。(3)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在科学研究或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产品生产及新产品开发。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4)具有技术操作知识: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课外的科技竞赛、第二课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了解工艺流程,学习专业生产知识,掌握生产设备操作知识,具有分析、管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备在计算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及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管理与组织能力。(6)具有从事电子信息专业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通过实践和社会调查,具有分析、思考、学习、判断和总结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及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增设科研专题等设计性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比较开阔的思路、较强的创新能力。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射频技术、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路信息安全、EMC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1.课内实验: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工程训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具体见附表4。3.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主要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堂、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社会参观、社会调查。科技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