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必需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又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具有分析、解决本领域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研究和设计开发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等工作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学习一定的心理和体育、军事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2.知识和能力要求:(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维修、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能力;(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勇气;(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专业英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1.课内实验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与理论课教学配合设置的实验,课内实验包括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等。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课程设计等课程专项训练(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3.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主要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堂(如参观博物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演讲比赛、各类文艺、体育竞赛等)、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网页制作竞赛、办公自动化竞赛、网络搭建竞赛、程序设计竞赛、课件竞赛、游戏竞赛、机器人竞赛、电子制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