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史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材料、能源和信息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和我国重点发展的带头学科,材料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业。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材料系)始建于1988年,由原工程物理系材料物理教研组,原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组和化学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组建而成。建系十余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学校的多方面关心支持下,在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材料系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同类院系中学科领域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目前,材料系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极富创造力而又为人师表的强大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共有教授4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7人,博士生导师31人),副教授23人,还有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师昌绪院士、严东生院士,美国密执安大学田增英教授、国家科技部首席科学家翁宇庆教授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培养目标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系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近代仪器分析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掌握较宽厚的、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如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性能、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和管理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材料系本科生学制四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系统完成理论基础、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后,再进行较深入的包括专业课程的学习、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在内的专业训练。根据清华大学本科生一硕士生分阶段有统筹的培养模式,材料系的大多数优良本科生将进入这一模式进行培养,通过本-硕统筹培养过程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亦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已有几十年的培养研究生的经验,造就了一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三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且还设置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系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8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已有多名博士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科学研究材料系各学科均为全国重点学科,被清华大学纳入“211工程”和“建设一流大学计划”的重点建设和发展学科。各学科多年来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前沿研究领域,形成了以下在国内外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非平衡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纳米材料与器件、能源与环境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计算材料学、材料加工成形理论等。拥有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科研及教学设备,建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以及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与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近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已¾成为学科覆盖面宽,综合实力较强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材料系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各部委、省市科研开发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等近150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0篇以上),获国家专利200项左右。自1995年清华大学设立科技论文优胜流动±以表彰科研成就突出的院系以来,材料系每年均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