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前身地理系)是1950年山东师范大学建校伊始即设立的六个系科之一。60多年来,学院教职员工辛勤耕耘,几代人薪火相传,使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科研实践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树立了地理学科在山东省的龙头地位。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地理类学科与环境科学并存,与经济学相交叉,教学与科研相长,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重,集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学院。
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5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拥有地理学、环境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7个学术硕士以及环境工程、地理教育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MPA)和地理学科教学论等2个独立硕士学位方向。其中,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为山东省“八五”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博士点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山东省“十一五”人文社科强化建设基地和山东省“十二五”强化重点学科。
此外,学院拥有地表过程与环境生态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MAPGIS工程中心实验室、区域人口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是山东地理学会理事长单位。
学院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硕士、博士教育为辅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科门类较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
以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综合研究为主线的学科群日渐凸现,成为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现有教职工56名,其中专任教师42名。
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在读博士4人。1名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1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
此外,学院还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教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冯之浚教授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为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02人。硕士生255人,博士生15人;在职读硕士学位15人,教育硕士35人。
科技创新与服务是学院发展必由之路。依托现有专业和学科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学院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5项,国家部委委托课题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2部,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八五”攻关重大项目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精品工程”奖1项。此外,还通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在土地、水、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及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产业布局、人口及城市规划、循环经济等领域大量横向课题,不断增强服务社会功能,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科学依据,也显著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地理科学
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除了主要从事中小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以外,还适宜到国土、环保、旅游、交通、水利、海洋、农业、城市规划等部门从事科研或管理工作,可以继续攻读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本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地理学和教育学。核心知识领域包括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开设主要课程:地理科学导论、地质与地貌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气候与水文学、土壤与植被系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等15门专业必修课;环境学概论、生态学基础、自然灾害学、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全球变化、山东地理等约30门专业选修课。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
地理信息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适宜到国土、环保、旅游、交通、水利、海洋、林业、农业、公安以及城市建设等部门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土地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本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
核心知识领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开设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概论、遥感技术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GNSS原理及应用、数字地面模型等专业必修课17门;虚拟地理环境、空间数据库设计、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规划等专业选修课23门。
本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收严格科学思维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教专门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地理学、环境学。核心知识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
开设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论、区域规划与国土整治等专业必修课18门;生态学、土地评价与规划、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遥感地学分析、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面模型等专业选修课23门。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国土、旅游、交通、农业、城市规划等部门从事科研或管理工作,可以继续攻读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本专业所属主干学科为地理学、规划学。核心知识领域包括地理学类、数学与信息类、规划类、管理类和环境类。
开设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论、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专业必修课18门;新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全球化与区域发展、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算机制图及CAD基础等专业选修课35门。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以上四个地理类专业毕业生近几年考研录取率稳定在48-52%,就业率一直较好。
环境科学
本专业培养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工作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环境保护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保公司、大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科研与教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监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开设主要课程: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基础、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系统分析、水污染治理工程等19门专业必修课;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学、生态学、大气环境学、环境统计学、环境法学、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优化等20门专业选修课。
本专业与加拿大皇家大学采用“2+2”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在校生可以直接攻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术硕士学位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也可以交叉攻读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和自然地理学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博士学位。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为向以学院学科类招生过渡,学院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持续发展导论等,同时各专业之间所设课程可以相互选修。
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531-86182550(院办),86182552(院长室),86180646(党委)。
电子信箱: pre@sd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