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中
凤中
凤中
重点/示范学校
安徽省凤阳县 招生电话:0550-6729535 学校官网:http://www.ahfyzx.com/
班级类型
--
住宿情况
寄宿
入学途径
--
特殊招生
--
建校时间
1893年(光绪十九年)
现任校长
张立阳
试题类型
--
学校介绍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教学理念
学校以“五特别”、“三远离”为引领;以“依法办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策略;以“外树形象,内练教学基本功”为工作思路;以“三支队伍”建设为驱动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开创凤阳中学各项工作新局面。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拼搏,实现了凤阳中学历史性的大跨越。培养“讲诚信、明事理、负责任、有爱心”、“会健体、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合作”、“既有良好科学素质,又有良好人文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具有良好生态意识”的中学生为目标,形成了 “严谨、务实、刻苦、创新”的校风,“勤奋博学,敬业爱生,廉洁从教,务实创新”的教风,“勤奋好学,志存高远,博学躬行,务实求真”的学风;逐步形成了“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核心,教师是关键,后勤是保障,领导是标杆”的办学理念。
升学成绩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校纪校规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施教区域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招生情况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收费情况
中考全县前100名学生:免三年学费、书费、住宿费(高一入学后,每学期期末考试总成绩在年级前200名之内;文理分科后,文科每学期期末考试总成绩保持在年级前100名;理科每学期期末考试总成绩保持在年级前200名)
住宿情况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作息时间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食堂情况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893年创建的“淮南书院”, 位于府衙署 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为“官立经世学堂”。 1903年改为“凤阳府中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二月,安徽省立五师、省立滁县八中、省立盱眙九中并入四中,成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校址迁入原凤阳府署内,坐落在凤阳县府城镇府东街(即今凤阳中学校址)。1934年改为“凤阳中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凤阳县立中学”。解放后,(1949年2月)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本部曾设在凤阳中学校址,历时8个月。华大迁移后改办“凤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增建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66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更名为“红旗中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名为“安徽省凤阳中学”。 2005年4月凤阳中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滁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