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实验中学实验班介绍:
实验中学高一设置2个理科实验班、2个英语实验班(理科性质)、1个文科兴趣班
英语实验班:招生90名,70名在西城区招生,根据中考成绩录取,另外20名学生入学后通过分班考试补录。
理科实验班:招生90名,入学后通过分班考试录取。
文科兴趣班:招生30-40名,入学后通过分班考试录取。
1993年起,国家教委决定在实验中学试办高中三年制全国招生的理科实验班。招生对象是各省市初中三年级数学,物理竞赛前十名。
实验班重点探索理科有特长学生的培养规律及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学生毕业后全部保送进大学学习。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参加国际、国内竞赛64项,共有1158人获奖,其中13人获国际奖,94人获全国奖,1054人获北京市奖。
实验中学的理科实验班介绍
必修课程作为共同基础与普通班一致;选修课和专修课作为理科特色课程主要开设数学建模、实验技术、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课以"科学主题"的形式展开。安排本校具有理科优势的教师担任理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验班产生办法
1、实验中学分校数学实验班中考入本校的初中毕业生。
2、初中数学、物理竞赛成绩优异或学有特长而特招的学生(其产生参考"关于初三学生升入实验中学高中的政策"进行)。
3、其他考入实验中学的学生,可自愿参加实验班选拔考试I(考试科目是数学和物理),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4、通过实验班选拔考试I的学生,按自愿原则参加实验班选拔考试II(考试科目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按成绩择优录取竞赛提高班的学生,该班人数不超过40人。
5、理科实验班采取双向流动制,每个学年约有5%--10%的流动比例。
实验中学的英语实验班介绍
面向世界,使学校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中学一直是实验中学的奋斗目标,近年,学校在未来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无论是课程设置,大中衔接、升学路径均构建出具有鲜明国际色彩的实施方案。近年来,学校引进美国JA课程,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同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培养项目。开展国际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基础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面向未来,培养国际型人才做了实实在在的探索和开拓创新的努力。
目前,学校已开展的项目有: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世界遗产青年教育实施项目、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培养项目、法国教育部和法国预科高中校长协会在中国招收理科预科免费培养项目、法国UT大学项目、同日本关西语言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实验中学同多国多所学校建立的国际友好学校也将为学生学习语言,锻炼国际交往能力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如美国麻省鹿原高中、惠特尼高中、康州霍奇斯基学校、华盛顿西诺丁汉学院、明敦学院、旧金山尤方玉屏学校;德国席勒文理一级中学;日本东京吉祥女子高中、宫崎日大中学校等。
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班"实验方案
一、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实验背景
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是北师大实验中学立足于国内教育改革与国际教育形势的发展、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指示精神,积极主动探索高端国际型人培模式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一直注重"建设面向世界的学校"和"培养高素质国际型人才"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吸收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引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形成校本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中国人奠定基础。自2001年起,多名毕业生被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加拿大多伦多、英国剑桥等国外大学录取。从2010年起,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班具有提前招生资格,从高一开始招收初中优秀毕业生。国际型人才培养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学校为此成立专业攻关队伍,从培养目标设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开展全新的育人模式探索。国际型人才培养与国内人才培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项目攻关组坚持"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做精规定动作,做亮自选动作"的总体指导原则,兼顾学校教育理念与学生升学现实背景,既保持传统优势,又体现培养特色,积极、稳妥、有效的推进各方面的工作。
二、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实验内容
1、培养目标
依据实验中学"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整体培养目标,立足于实验中学现有的教育教学人力资源、学科优势及学科特色、学生优势及学习特点、既往出国学生的成功经验的启示,实验中学国际班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坚实学科基础以及创新的批判思维能力的适应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端优秀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指导国际班教育、教学行为以及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坚持走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之路的基本衡量尺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塑造实验中学毕业生鲜明的文化身份和人文素养,是适应跨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理解能力的基本保障;坚实的学科基础既保持了实验中学毕业生的学科优势,培育了学科素养,也是学生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和适应国外高等教育的有效保障;创新的批判思维能力是培养实验中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有力保障。
2.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
教学计划与课程建设是确保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落实的教学管理保障。国际型人才培养,首先是抓好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发挥人力资源的主动能动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计划和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做重点突破。在积累既往教学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组积极配合,密切结合学校国际型培养目标,制定了较为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国际型人才培养三年教学计划强调梯级推进,稳中有升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兼顾国际型人才培养的主观教育追求和标准化考试的客观教学现实;在教学方式上稳步推进分层教学、导师制、选课制等方面的探索。国际班教学计划已经作为一项教学管理制度固化下来,指导全体师生的教学实践行为;学校将根据国际教育形势和教育对象结构的变化积极、稳妥、主动地改进现行教学计划。(实验中学国际班高中三年教学计见附表1)
同时依据现行教学计划,学校以学科组为龙头,大力推进国际班校本教材建设,目前四个学科组共开发出约200万字的国际教育校本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逐年完善校本课程的质量,课程结构和校本教材基本成熟完善。
3、课程实施
学科队伍建设是落实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力资源保障。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坚实学科基础以及创新的批判思维能力的高端优秀毕业生,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责任心强、团结合作、术业有专攻的创新性攻关队伍。依据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成立了人文与社会学科组、数学学科组、英语学科组、科学学科组等四个学科攻关组以及学生活动指导小组和学生升学指导小组两个学生成长指导小组;确定了以学科组为龙头、兼顾教育理念和教学现实、全面但各有侧重的工作推进机制。
4、招生录取方案
招生计划:30人。
招生录取办法:在初中学生中选拔,并参加中考,根据选拔和中考成绩确定录取名单。选拔综合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语言与思维突出表现"两个方面进行:
综合素质评价:参照学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
语言与思维表现:参照学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和数学学习表现,包括阅读、思维、表达等三个方面的表现突出。
具体标准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制定
附表
|
|||
学年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教 |
夯实基础,全科发展、促成养成 |
调整难度,拓展宽度,突出思维 |
应用型兼学术性课程体系 |
教 |
1语文 |
1大学英语 |
1.文学课(中国文学、西方文学) |
教 |
100分质量检测+50分能力检测 |
单独命题(100分质量检测); |
独立命题(100分);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实验中学实验班介绍:
实验中学高一设置2个理科实验班、2个英语实验班(理科性质)、1个文科兴趣班
英语实验班:招生90名,70名在西城区招生,根据中考成绩录取,另外20名学生入学后通过分班考试补录。
理科实验班:招生90名,入学后通过分班考试录取。
文科兴趣班:招生30-40名,入学后通过分班考试录取。
1993年起,国家教委决定在实验中学试办高中三年制全国招生的理科实验班。招生对象是各省市初中三年级数学,物理竞赛前十名。
实验班重点探索理科有特长学生的培养规律及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学生毕业后全部保送进大学学习。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参加国际、国内竞赛64项,共有1158人获奖,其中13人获国际奖,94人获全国奖,1054人获北京市奖。
实验中学的理科实验班介绍
必修课程作为共同基础与普通班一致;选修课和专修课作为理科特色课程主要开设数学建模、实验技术、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课以"科学主题"的形式展开。安排本校具有理科优势的教师担任理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验班产生办法
1、实验中学分校数学实验班中考入本校的初中毕业生。
2、初中数学、物理竞赛成绩优异或学有特长而特招的学生(其产生参考"关于初三学生升入实验中学高中的政策"进行)。
3、其他考入实验中学的学生,可自愿参加实验班选拔考试I(考试科目是数学和物理),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4、通过实验班选拔考试I的学生,按自愿原则参加实验班选拔考试II(考试科目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按成绩择优录取竞赛提高班的学生,该班人数不超过40人。
5、理科实验班采取双向流动制,每个学年约有5%--10%的流动比例。
实验中学的英语实验班介绍
面向世界,使学校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中学一直是实验中学的奋斗目标,近年,学校在未来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无论是课程设置,大中衔接、升学路径均构建出具有鲜明国际色彩的实施方案。近年来,学校引进美国JA课程,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同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培养项目。开展国际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基础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面向未来,培养国际型人才做了实实在在的探索和开拓创新的努力。
目前,学校已开展的项目有: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世界遗产青年教育实施项目、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培养项目、法国教育部和法国预科高中校长协会在中国招收理科预科免费培养项目、法国UT大学项目、同日本关西语言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实验中学同多国多所学校建立的国际友好学校也将为学生学习语言,锻炼国际交往能力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如美国麻省鹿原高中、惠特尼高中、康州霍奇斯基学校、华盛顿西诺丁汉学院、明敦学院、旧金山尤方玉屏学校;德国席勒文理一级中学;日本东京吉祥女子高中、宫崎日大中学校等。
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班"实验方案
一、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实验背景
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是北师大实验中学立足于国内教育改革与国际教育形势的发展、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指示精神,积极主动探索高端国际型人培模式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一直注重"建设面向世界的学校"和"培养高素质国际型人才"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吸收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引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形成校本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中国人奠定基础。自2001年起,多名毕业生被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加拿大多伦多、英国剑桥等国外大学录取。从2010年起,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班具有提前招生资格,从高一开始招收初中优秀毕业生。国际型人才培养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学校为此成立专业攻关队伍,从培养目标设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开展全新的育人模式探索。国际型人才培养与国内人才培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项目攻关组坚持"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做精规定动作,做亮自选动作"的总体指导原则,兼顾学校教育理念与学生升学现实背景,既保持传统优势,又体现培养特色,积极、稳妥、有效的推进各方面的工作。
二、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实验内容
1、培养目标
依据实验中学"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整体培养目标,立足于实验中学现有的教育教学人力资源、学科优势及学科特色、学生优势及学习特点、既往出国学生的成功经验的启示,实验中学国际班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坚实学科基础以及创新的批判思维能力的适应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端优秀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指导国际班教育、教学行为以及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坚持走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之路的基本衡量尺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塑造实验中学毕业生鲜明的文化身份和人文素养,是适应跨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理解能力的基本保障;坚实的学科基础既保持了实验中学毕业生的学科优势,培育了学科素养,也是学生接受完整的高中教育和适应国外高等教育的有效保障;创新的批判思维能力是培养实验中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有力保障。
2.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
教学计划与课程建设是确保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落实的教学管理保障。国际型人才培养,首先是抓好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发挥人力资源的主动能动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计划和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做重点突破。在积累既往教学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组积极配合,密切结合学校国际型培养目标,制定了较为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国际型人才培养三年教学计划强调梯级推进,稳中有升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兼顾国际型人才培养的主观教育追求和标准化考试的客观教学现实;在教学方式上稳步推进分层教学、导师制、选课制等方面的探索。国际班教学计划已经作为一项教学管理制度固化下来,指导全体师生的教学实践行为;学校将根据国际教育形势和教育对象结构的变化积极、稳妥、主动地改进现行教学计划。(实验中学国际班高中三年教学计见附表1)
同时依据现行教学计划,学校以学科组为龙头,大力推进国际班校本教材建设,目前四个学科组共开发出约200万字的国际教育校本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逐年完善校本课程的质量,课程结构和校本教材基本成熟完善。
3、课程实施
学科队伍建设是落实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力资源保障。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坚实学科基础以及创新的批判思维能力的高端优秀毕业生,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责任心强、团结合作、术业有专攻的创新性攻关队伍。依据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成立了人文与社会学科组、数学学科组、英语学科组、科学学科组等四个学科攻关组以及学生活动指导小组和学生升学指导小组两个学生成长指导小组;确定了以学科组为龙头、兼顾教育理念和教学现实、全面但各有侧重的工作推进机制。
4、招生录取方案
招生计划:30人。
招生录取办法:在初中学生中选拔,并参加中考,根据选拔和中考成绩确定录取名单。选拔综合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语言与思维突出表现"两个方面进行:
综合素质评价:参照学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
语言与思维表现:参照学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和数学学习表现,包括阅读、思维、表达等三个方面的表现突出。
具体标准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制定
附表
|
|||
学年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教 |
夯实基础,全科发展、促成养成 |
调整难度,拓展宽度,突出思维 |
应用型兼学术性课程体系 |
教 |
1语文 |
1大学英语 |
1.文学课(中国文学、西方文学) |
教 |
100分质量检测+50分能力检测 |
单独命题(100分质量检测); |
独立命题(100分);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高中"理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班"报名流程:
测试程序:网上报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评→理科测试→面试
1.报名
西城区应届初中毕业生可以登录我校高中"理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班"报名网站http://dd.sdsz.com.cn/baoming,点击"学生报名登录"按钮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到5月1日上午8:00。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评
根据网上报名材料,按照筛选标准确定参加测试的名单。
筛选标准:德智体综合发展情况(包括三好学生情况、社会工作情况、文艺体育特长等方面),综合学习情况(区统考成绩),理科突出情况(包括学科竞赛情况、科技创新大赛情况等理科方面表现)。
筛选通过学生名单5月2日18:00时前在学校网站上公示。
3.理科测试
测试报到时间:5月4日上午8:15
测试时间:8:30-11:55
测试地点:北师大实验中学
测试科目:数学(90分钟)、物理(50分钟)、化学(40分钟)
4.面试
根据测试成绩确定面试名单,并在5月4日19:00前在网上公示。
面试时间:5月5日上午
面试地点:北师大实验中学
根据面试情况,确定40名学生名单,5月6日在网上公示,并报市考试院中招办。
学费800元/每学期,住宿444元/每学期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