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
重点/示范学校公办学校
中山南路301号 招生电话:(025)52344576 学校官网:http://www.njyz.net/
班级类型
--
住宿情况
寄宿 走读
入学途径
推优 地段
特殊招生
特长生 艺术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 科技特长生
建校时间
1907年
现任校长
尤小平
试题类型
分班考试题 中考
学校介绍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教学理念

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制定了"求真为民"的校训,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

升学成绩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校纪校规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施教区域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招生情况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住宿情况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作息时间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食堂情况

南京市第一中学溯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的崇文学堂,校址为清代江宁府署箭道、西花园旧址。不久思益学校(1903年创办)并入,其后学校三易校名。

1927年,李清悚先生创办首都中区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1933年,学校改称南京市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西迁,与苏浙皖入蜀师生联合成立国立二中。1945年,学校于原址复校,推行“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朱刚倡导“为祖国而教,为祖国而学”。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14所江苏省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推行“中学导师制”。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0年,学校明确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启国际化进程,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南京高中